6名世界互联网大会最年轻的嘉宾,中美大学生齐聚“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围绕“中美大学生共话互联网梦想”这一议题发表演讲,并与近400名中美大学生听众交流。
3位中国大学生分别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他们的美国同龄人则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大学生在演讲和交流中更关注对互联网文化议题展开理论思考,而几位中国大学生则展现了在“互联网+”的实践大潮中创新创业者的魅力。
Hugo Yen
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世界树之果,网络文化的出现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我想问一下大家在过去一周有没有人没有用过社交媒体的?大家用过社交媒体的有多少,大家可以看到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了大家的生活。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怎样的?你怎么和你的朋友联系呢,没有微信你怎么和你的朋友联通呢?我想恐怕一秒钟你都受不了,是不是?但是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首先,给大家看一个神秘的标记,在座很多人或许很熟悉,就是世界树。它是很多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伸展并支撑着这个世界,象征着存在与全球密切联系的中心。北欧神话中,被称为宇宙生命大桉树,支撑九大世界;梵语中称为菩提樹,被视作永生的婆罗门。古玛雅人把它视作连接天堂、土地与地下世界的星象;汉语称作剑木,连接天与地之地轴。在这些及其它文化中,世界树都是连接的象征。
世界树所讲述的生命故事源于人类的本能,即渴望交流、分享与交流想法。与之前的各种交流方式一样,互联网也改变了世界。然而,不同于电报、广播与电视的是,互联网对交流本身起到变革性作用---交流被重新定义,从交流的渠道转变成社交与思维交流的平台,产生了各类社区,缔造各类文化。正如互联网之父Vint Cerf所言,“科幻小说不再是虚幻,在互联网上绝非虚幻。”正是这种一切皆有可能的视野,播下互联网的种子,培育其成长,确实成长了。
它的根系深入足以获取信息:第一代科学数据与研究,很快扩大至整个学术、新闻媒体、个人兴趣等各个领域。枝繁叶茂并向四处延伸---网络百科书,电商网站,社交媒体,及搜索引擎,比如维基百科,阿里巴巴,脸书,百度。根系不断深入容纳更多信息,枝叶进一步分叉细化更多元化与细节化。今日的世界树用于数以百亿分枝与叶片,并由互联网这同一主干支撑。
我们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在这里,这里及这里,无处不在,我们通过电话、平板电脑及计算机与根系连接,比如从癌症研究新突破到午餐点评等各类信息。在树枝及叶片层面,我们漫游于互联网向照片分享网INSTAGRAM上传照片,在小米网站购买手机。这是什么?世界树和其它树木没有区别,也会开花结果。文化的这种不同性是很难相互破除的,但是我觉得并不是说不能完全破除这种文化上的障碍。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的互联互通之路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如果等它完全的生根发芽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比如说个人,如果我们要和世界进行联系我们需要这棵千年大树来通过不同的根来汲取养分。
大家知道要团结就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有同情心,相互有人的共性,呼唤人的共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文化。而这种互联网的文化不仅仅是靠说就能做到的。因为互联网的文化尽管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它对于实体世界的影响也是切实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本地的一些经验,然后通过分享能够汲取对方的支持和理解,不管是通过物联网还是人之间联系的网络,最基本的还是通过网络,大家想象没有百度之前大家是怎样生活的,想象一下世界,如果没有互联网会怎样?会有冲突。
恐怖主义说到底就是恐惧,一种对未知东西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对别人异己的恐惧,通过恐惧的心理就可以操纵其他人的心情,可以操纵更多人的思想,而因为这种恐惧所以造成了很多地区的难民,造成了中东的难民流入欧洲,这些难民心中不仅仅是恐惧,他们还希望能够获得帮助。我们如何来回应他们的呼吁,如何来回应他们的帮助,我们不能通过恐惧和动荡本身来回应,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
上周在巴黎各国领导人齐聚气侯峰会,怎么才能解决气侯变化的问题,怎么才能减缓气侯变暖的过程。我想在全国全世界每一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都在创新他们的技术,在想出一种新的办法,如何能够使我们的能源更加绿色,使我们的出行更加节能,使我们的技术更加环保友好型,尽管每一项技术可能他们能够实现的效果对于全球变暖减速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加总在一起一定能够代表人类应对气侯变化的一个努力。
我认识一个好朋友叫爱莱克斯,他来自于洛杉矶,他就从事相关的研究,像气侯变化这样的问题他需要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全球性的一种思路来解决,我们必须要同舟共济才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有不同,这个是切实存在的,没有人能回避。比如说在非洲发生战争,印巴之间有冲突,哪怕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之间还有分歧呢,文化之间也有不同,其实很大一部分起源是来自于对对方的不了解,而要了解对方首先要能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最简单的就是要人文交流,怎样才能交流?
我想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的技术,比如说微信的视频,通过互联网推动的这种技术,我们更好的了解处于异国他乡的人们他们是怎么想,不管是俄罗斯人还是加拿大人,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我想文化的分歧还是要通过文化的手段来解决,就是要有一种同情心,有一种相互合作之心,有一种相互体谅之心,我想这是一个网络文化的核心,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共同的世界网络文化上面生根发芽,并且这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以互联网来沟通世界上73亿的人口,我想新的技术演进一定能够推动我们梦想的实现,技术不应该为文化带来障碍,技术应该为文化的互联互通、沟通提供更多的推动的力量和沟通的渠道!
我们呼吁各方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技术,更强有力的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文化的沟通,作为年轻人,作为学生,我们是互联网大会的新成员,我们愿意在各大洲之间建立起联通的桥梁,更好的了解,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更好融入对方,更好了解对方,我们愿意畅想这样一个更好美好的未来!我们是统一的,我们是团结的,共同解决世界的问题,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未来,谢谢!
朱晶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互联网文化革新与生产力发展
各位观众们晚上好,很显然我已经改了我讲话的题目,因为我想讲稍微轻松一点的话题。我稍微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朱晶,我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我所在的实验室就是国家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工程实验室。其实我就是做网络基础研究的人,我今天不想讲网络基础研究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台下有很多人其实你们可能是文科专业的,互联网其实就是促进一个跨学科融合的地方。
我今天希望从一个跨学科融合的例子来切入。首先是阿兰图灵教授,这个是我们行业的祖师爷。其实他也是一个跨学科融合的人才,他把自己的数学知识用在生物学上面,他发明了一个新的领域叫做“形态发生学”这个词很长。简单说一下这个领域到底要干什么事情,或者说问什么问题。
举一个最复杂的例子,人类。我们知道人类是这个世界上面最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但是在我们的母亲里面形成的时候,脱胎的时候一开始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受精卵,一个胚胎只有一个细胞,这个细胞里面什么东西最重要,肯定是中间的基因,这个应该大家都知道。这个基因携带了可以把我们从这个细胞不断的分裂不断的分支,然后不断演化,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体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这个细胞不断的分化、分裂,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所以我们一定觉得这个非常了不起,我们会觉得这个基因数据量一定很大,但是实际上这个信息量有多少呢?放在电脑里面存储只有1.5GB,这个大小有多大?大致相当于一个U盘就能存进去,然后我们之前说到的电影《模仿游戏》是这个电影的1/10大。所以说我们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类就靠这么少的信息可以把这个生物体构建起来?从一个细胞分裂成40亿个细胞,而且每个细胞还有不同的形态,这个到底怎么做到的?其实我们之前说的形态发生学要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图灵教授在1952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这么一个假设。首先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细胞,但是这个细胞不是单独存在着的,有一个重要的东西,一个介质就是水,水这个介质里面溶解了不同的化学物质,不同位置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都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就在这些化学物质的影响下,因为不同的位置,化学物质的构成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尽管是同样的细胞,它到了不同的位置之后受到不同的刺激,它就会分化成不同的器官。
简单来说这个理论就是这样子,但是这个理论确实很有效。其实我当时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一点,乌镇本身是一个水乡,中华文化也很崇尚水,说上善若水,真的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些多细胞的生物,所以水真是很了不起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水这个东西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强烈的类比,那就是我们的互联网。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来这个当中的联系,其实当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当中每天通过互联网去跟别人交换我们的工作信息,去了解我们的所长、所需,甚至是简简单单仅仅是打开新闻,比如说在《每日头条》看一下有什么事件,这就跟我们受到那些刺激的细胞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没有那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也很简单,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刺激,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天赋擅长和不同的经济条件等等,这些条件使得我们反而把这些差异变成了我们的特色,从而让我们在这个互联网社会里面可以承担不同的职责。
我想从我自己这个角度来说一下,可能也是拿自己开一个玩笑,顺便说一下我们的成果。我们实验室做的最重要的两个技术,一个是IPV6,一个是5G,简单举例,如果我们还是用人体来做比喻的话,人体最重要的东西是要把我们的激素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激素是靠血液传播的,我可以说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互联网的话,那么IPV6的作用就相当于在人体里面散布更多的血管,而5G就是增加我们的心脏搏动的速率,显然对于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心脏在诞生的时候知道它要把血液给泵到身体哪个角度去吗?很显然它不知道,我们是通过多少年解剖学的发展才知道的,而心脏作为一个小小得器官不可能知道这些东西。所以说其实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有人会问我,做这些技术会用在真正的地方吗?我会说它会给我们带来万物互联,也许以后可以在飞机上面用互联网访问你们在自己家里面的设备,或者是任何时候给我们的每一个快递都绑上一个信息的标签可以去追踪它,但是问题是这些东西显然不是要靠我做的,而且我也不是很了解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显然要靠别人做。为什么我能够这么放心我的工作,而不要去想别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我觉得就是因为互联网。而且我觉得只要我做这个东西之后我知道互联网上肯定会有人需要它,而且等我们把这个技术给推出来之后,一定会有人通过互联网知道这个消息,并且去应用我们发明的技术,去更好改造这个世界。
其实这个世界上面所有的职业,不光是我们这些做技术的人,所有职业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就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胞而已,我们不可能对全局有很强的了解,你要跟每个人做联系,这个东西其实不叫互联网,叫做P2P,每个人只需要为了连接互联网的努力,仅仅是自己往前走一步就可以,这个应该是我们对于互联网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可能都有梦想,我们开发了互联网的技术,最后我们发现每一个人只需要往前走一步,然后参与到这个互联网当中我们就可以达成互联。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互联网对于我们的作用就像是水一样,使得我们每一个可以更安心在这个环境里面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更加重要的放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上面去。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Howard Goodison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认识到我们的紧密联系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乌镇参加这次会议并且在这里发言,我特别要感谢中国的网信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了这次论坛,能够使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进行讨论,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学校的校长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我们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很多都是出生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成为了这样的一代,和上一代人相比,我们可以说是更加开放,更加愿意表达自己,更自信,更好奇。同时也是更加受到技术的影响。我们技术在不断发展,技术使我们的世界发展得更快,现在全世界一共有32亿网民,根据麦肯锡做的调查,13个国家2006—2011年,互联网带来了经济增长的份额占到了3.4%。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行业互联网的影响力占到了75%。
各个国家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更加丰富的文化交流而受到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历史上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这就是当时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当时的商人通过这条路来进行商业的贸易,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门,可以说它促进了人类文明当中各个因素的有效交流,包括医学、生物方式甚至是哲学。数学和逻辑是现在互联网存在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存在不仅仅是要感谢现代的这些人物,比如说像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我们同时要感谢中东代数的创始人,还有周髀算经等等。在当时的丝绸之路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的国家之间在进行货物的交流,促进了文化上的交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些互动,这些互动促进了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智能手机、ipad、facebook、微博等等,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他们的影响,包括商业方面,社交媒体是进行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一个更加有效的办法,同时我们还有更多的应用软件等等。在肯尼亚妇女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处理金融业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知识使得一个人的医疗更加简便。还有比如说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能够更好地了解一个病人在接受心脏手术之前了解他的病史和评估他手术的风险。《纽约时报》曾经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通过全球的定位系统和定位app来了解中东危机造成难民外移的风险到底有多少,大家也看到这个小动物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红人。
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因为当前全球面临众多挑战,每年网络犯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450亿,在全球还有2.4亿人口他们的营养面临着不足。另外在发展中国家有11亿人口没有水,他们缺少最基本的卫生条件,而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没有电,也就是占到16亿人口。不管大家生活在什么地方,来自于哪个国家,这些挑战都是当今世界的挑战。
利用好互联网,不仅仅把互联网当成相互了解、相互联系、相互社交的平台,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解决方案的思路。就像当时的丝绸之路,就像今天的大会一样,它可以把我们聚到一起来,只要我们携手共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要实现和而不同,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宗教,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是我们毕竟属于人类这个大家庭,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存在的这种联系。谢谢大家。
郭鑫
南开大学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互联互通,万物共享
大家下午好,到了饭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会议在这个时候全程都是很饥饿的环境。我非常荣幸能够到互联网大会来分享我们这两年做的互联网的一些实践和我们对互联网的一些思考。我在本科时候学的是政治学专业,当然后来又学了财务管理的双学位,其实我是很典型的文科男,但是阴差阳错做了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对我来说我更希望把互联网放在一个更加宽广的环境上看它,我们也是希望能够这样来认识我们今天互联网的环境。
互联网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它是底层技术,我们认为它的建立一个生态,或者像刚刚一位分享者认为它是水的形态,我们与其把互联网看成一个新东西,不妨看成一个还原。我在6年前是在四川的藏区长大的,发现这样一个有有趣的现象,村里面世世代代住在一起,朝夕都在一起,谁有能力,谁有领导力,这是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要从村里面选拔非常优秀的人出来做村主任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我们发现这个村庄是一个熟人社会,所有人的能力如何,他的资历如何、志向如何、资源如何我们是不需要做交易的,这样一个熟悉的社会里每个人各安其所,我们每个人在里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工业文明带来的城市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发生变化了,我们开始不相信人了,我们会觉得他可能会骗我,可能他没有说的那样清楚,他可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好。也可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发现到了工业时代以后我们从熟人社会又变成了陌生社会,工业时代是把农业时代建立起来的小范围的熟人社会发生了变化。
但是互联网其实改变了这一切,我们可以想象一件事情,互联网把所有人的状态、行为都放到网上,我们发现虽然我们空间不同,但是我们在时空上的认知已经很相同了。一个人如何,在facebook和微博,会发现很多蛛丝马迹。人人网打开会发现大学时代留下的痕迹,我们重新又回到了熟人社会。我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文明的变革?因为我们想探讨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国是很受互联网影响的国家,你们有听说过美国的沃尔玛、标准石油公司在美国遭到了互联网的颠覆和侵蚀吗?没有这样的情况,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各安其所,为什么发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围绕中国的发展开始。
中国的工业文明其实走得很短,这个时间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长,我们突然一下子就从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突然一下子从陌生人社会变成了熟人社会,中国的传统企业之所以今天遭受互联网这么大的冲击是与传统企业发展初期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与陌生社会的情况有关。陌生社会我们发现真正的传统企业它的成功来自于陌生社会的时候敢于冒险,敢于抓住一些时机和机会,信息不是那么流畅,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地在陌生社会当中找到机会,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早期我们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冒险,这是我们今天发现中国的传统企业和美国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美国传统企业靠的是工业时代的精耕细作建立起来的,这么多靠信息不对称靠冒险建立起来的机会突然没有了,我们突然迷失在互联网的海洋当中,这是我们今天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我们今天中国的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产业该怎么融合和发展,只有一件事情,回到最初的开始,熟人社会的时候靠什么赢得我们的信任和关注。我们会想到我们国家一个很有名的人提出来的观点,创业的群众路线。我们会发现中国真正的好的产品也好互联网也好其实不外乎那么三件事情,怎么让群众被发动起来,怎么搞到一个好的制度武装群众,找到好的时间点让群众在我们的巨头面前爆发持续。如果我们的产品真的有效,我们的产品真的能打动人心,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所有消费者都是这个公司的员工,都是这个公司的兼职推销员,我们相信这样的群众路线是可以建立起来。
建立起来以后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制度、好的关系,用互联网技术加以集成,我相信这样的群众能爆发出非常有效的冲击力。最后通过这样的群众找到好的变现方式,现在很多人都有互联焦虑症,我们突然又重新回到了熟人社会,需要靠本分努力做创新和品质的社会,今天互联网传统产业对中国最大的变革是让我们重新回到村寨里面那种情况,有一天发现了真正那些良心做生意的人、良心做产品的人在这个时代突然有一天受到尊重,我们相信我们有一天我们能够尊重那些真的有手艺有产品的人,互联网本质上是回归人性,回归我们初心,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在这样一个发展的环境当中像今天的乌镇这样静静地研究我们的产品,静静地为大家创造价值,互联网本身是人性的回归。谢谢大家。
Dallas C. Na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通过互联网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才能
如果大家了解个人,尤其是了解不同于自己的个人其实是很难的,我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来自不同的家庭教育,这就会导致这种了解的不同。为什么文化之间有不同,大家可能知道在两河流域,在印度恒河流域,很多古老的文明都是区别不同的种族、阶层之间的区别。这些不同的阶层之间相互了解,它可能会增加一些文化的困难,但是如果你能够克服这种困难,就会激发文化之间的这种交流,实现文化交流的文明就会得到成长。这也是科技产生的可能。
另外,过去为什么很多想法局限于某一个地方,这就是因为有文化的传播,原来某一种文化某一种思想可能是发源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植根于某一个种族,但是通过文化的交流,它才能传播到世界各地,才能得到不断地蓬勃发展。
我想给大家回顾一下,大家想想过去的人们如何克服地缘的限制,才能够传播思想。今天这也是互联网诞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目的还是一样,还是要克服文化传播的障碍。大家也知道在美国我们传统文化尤其是土著文化当中,有这样一种动物,在1975年普林斯顿学创立了第一个称为好奇心的收藏,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必须要考虑知识,这种知识要包括其他国家的文明说创造的,因为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都聚集到一起来,在收藏当中这个学校就收集了各种藏品,使得其他文明的成果能够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其他文化的成果。在文化长河当中,愿意和其他人民分享其文化成果的这些国家,能够相互之间了解到不同的地方。好奇心也是文化交流的很好的载体,它能够让我们的文明日渐地丰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人们之间更加交互,也需要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流,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地使用相互之间必须使用的这些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当时的技术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成本更低地来利用这些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当时的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通过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得美国的公民能够更加广泛地使用信息的资源,这也是影响到了美国公民看待世界的观点。
我们非常强调对于那些教育水平较低的社区和人群来说,能够使他们更多地使用资源,这是更加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带来一些革命性地成果。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什么样的语言背景,我们之间通过这种交流都可以更好地进行相互地了解。技术使得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使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使得人类要要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我觉得我们要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能够使得我们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存在,使得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能力。我们现在在美国也是在推动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更多地发挥其才能,特别是让那些低收入和工人阶层家庭出生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多地开发其才能,使得任何一个阶级的成员都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成果。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这样的责任,政府也应该积极地承诺,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才能,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观点。谢谢。
李金城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
互联网文化唤醒匠人精神
非常感谢,感谢任主任、杜部长、周主席和郑省长。我是李金城,我们作为创业企业参加了由团中央和中央网信办以及浙江省政府举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并且获得了冠军,同时我本人也是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此有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来自中美的精英学习。
作为创业者参加文化论坛,那我就分享一个话题:互联网创业唤回匠人文化。先说一个小故事:去年出差的时候,有个朋友很兴奋地跟我说,我带你去路边摊吃一个最好吃的鸡蛋饼。我觉得很惊讶,一个普通的鸡蛋饼很难让现在的中国人这么兴奋了。她说,我从小就吃他家的鸡蛋饼,做得非常好吃,已经吃了快二十年了。这句话让我很震撼,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食物,能让一个忠实的粉丝追随二十年。后来我思考了一下,可能会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摊主长期专注做鸡蛋饼,当有客户说加点芝麻可能会更好吃,他后来就增加了芝麻;偶然又发现,和面时加点油会让鸡蛋饼更香,就又加了这个步骤;然后火候和工具也不断改进。这种改进行为用互联网语言来描述就是迭代。他做鸡蛋饼足够专注,并且两个月迭代一次,二十年就可以迭代120次,我们可以想象,他的鸡蛋饼一定会很好吃。我认为这就是传统的“匠人精神”,也是互联网创业非常需要的一种精神。
互联网上有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大潮退去,我认为最终只有那些用“匠人精神”做产品和服务的人,才会在互联网时代长久生存下去。这是乔布斯等许多企业领袖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过去,如果一个产品做得很一般,这家企业也可能活的挺好,因为用户在周边很难找到更好的产品,信息不透明会保护它们。今天,在网上能一键搜索出成千上万的产品,还有无数用户的评价帮你做选择。选择我们的产品,还是竞争者的产品,对用户而言只是一次点击的差别。互联网让80%的产品无法生存,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追求极致。
现在,大家相信朋友的评价胜过相信广告。用户用社交软件彼此连接,一个用户可以把赞美和抱怨传达给他的200个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传递给更多朋友。互联网放大了口碑的力量,会让那些体验不够好的产品无人问津、退出市场,即使它来自一家知名公司。互联网也给了好产品脱颖而出的机会,即使它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甚至是一个家庭主妇。大家看,同样是电动车,可以做成这样,让人没法记住,也可以做成这样,漂亮、轻便,可以提上地铁和公寓。在技术上也许并没有大的突破,但是否用匠人的心去体会用户和雕琢产品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在对产品的改进上,只有努力到让自己感动,才能够让用户感动。
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创业者是贪婪的,心里面总想做更多产品、更多功能,去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全面满足用户需求这本身没错,但创业者和团队的资源和精神是有限的,所以最好专注单点进行突破。我们看到的许多优秀企业,阿里、谷歌、滴滴、优步,现在有丰富的产品线甚至产品生态,但他们早期基本都是单点突破。他们用少数甚至单一的产品、让一部分用户的一部分需求先得到很好地满足。当资源和经验足够丰富时,才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用户群。如果他们创业初期就同时做多个产品,虽然短期内样样都有,但大多会样样平庸,我们今天可能就听不到这些公司的名字了。
对我们而言,为我们的细分用户做极致产品是我们要突破的重点。之前有一段时间,许多投资者会看重短期的单量和交易额增长。我们要作出艰难的选择,是烧钱开发更多产品、做更多广告、开拓更多客户,以让自己看上去成长很快?还是集中有限的资源和团队精力,继续改进产品体验?我们庆幸多次找回方向,拒绝了一些诱人的机会,也忍痛割舍了一些已经启动的战略,做了减法而不是加法。
为什么要单点突破?大家可以看这张图。太阳的能源非常丰富,但如果让阳光普照,就只能达到让草原暖洋洋的效果。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用一个放大镜,将巴掌大的阳光聚焦于一点,就可以点燃这块草皮。在互联网时代,一块草皮可能连接了整个草原。
不仅资源要聚焦,思想也是如此。微信、淘宝都是绝好的方向,但如果创业者和团队比较贪心,两个方向都想要,就像一个气球中有两个蜂群,他们会彼此拉扯,让我们前进缓慢、难以走远。创业初期,聚焦产品、功能和用户,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去点燃一块草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每一个产品和工作上持续地改进是我们公司遵循的价值观。我们为中国80万中小物流企业做了一个APP,让他们能像优步、滴滴打车一样轻松地叫到货车。我们基本坚持每周吸收用户需求、迭代一个版本,上线8个月已经迭代50多次。这种节奏让团队很辛苦,但我们仍要全速奔跑,因为用户舍弃我们选择竞争者,只需要动动手指下载一个新APP就可以了。
迭代的力量是惊人的。假设在座各位中,有10人组一个团队,开始做鸡蛋饼。每天迭代三个版本,不断品尝,吸收建议,持续改进原料、技能、流程和工具。一年下来超过1000个版本迭代,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把鸡蛋饼做到世界第一好吃。那个卖鸡蛋饼的摊主,花了20年做出让粉丝难以忘记的味道。如果我们有一颗持续迭代的心,也许两年就能做出不可思议的产品。
近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增需求没有那么多了,许多企业家感觉日子很难过。其实,人们对产品性价比和体验的追求始终如一。中国还有99%以上的产品和服务仍有着巨大的改良空间。不一定非得做电商、大数据、APP,一颗螺丝钉、一个蛋糕、一双鞋、一辆电动车,都可以用匠人的精神来改造。有匠人精神的创业者,永远都有创业机会。
在很多细分领域,用单点突破、持续迭代的方式去做极致产品,小创业者无需惧怕大公司。但在低头打磨产品的时候,还须抬头看路。比如,中国很多优秀的电视机生产商在产品上精益求精,而像乐视这样的公司,却以0毛利、甚至亏损地去卖电视机,靠卖电影、做广告等增值服务来赚钱。我们需要理解互联网时代发生的商业逻辑的变化,未来属于具备“匠人精神+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
最后,感谢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我们创业者搭建这么好的平台。也感谢“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者大赛组委会,他们用匠人精神和互联网思维做了一个“连接器”,使1.2万个创业项目与上百个投资人、上百家媒体彼此建立了连接,用少量的资源投入,使多方获得共赢。
互联网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连接了资源,连接了用户,也连接了各种智慧,这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让创业成了一种文化。中国还有7亿人没有联网,世界还有30亿人没有联网,创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谢谢各位。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网、《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