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走出教育误区需要做到以下3点。
1.改变恶习,诚实做人
家长跟孩子谈话时,总是把自己和孩子分开,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什么都懂,什么都好,你要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说法去做,一切的一切,必须听我的。教育总是落实在说教上,忘记了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许多家长,即使知道的错误,但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手痒了玩麻将;烟瘾上来了,不管什么地方都冒大烟;心情不好,遇事不加思考,随口就来,张口就骂;见着利益不要命,争个你死我活;对待老人厌烦甩脸子,缺乏孝心。因此,建议家长,如果孩子出了错误问题,先别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家长要反思,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叫做“子女有病,父母医”。家长一定要先学会诚实做人,只有自己做到了,对孩子的教育才自然有效,水到渠成。其实,父母与孩子,都要互相照一照镜子,作为父母要反思,镜子中的虚像既是你,也是你的孩子,如果这样思考,就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反之,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会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换句话说,教室里的学生全部是家长的“镜子”,其中隐藏着父母的影子。
2.育人是首位,把培养孩子成人
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很多父母都重智轻德,只知道培养孩子成才,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不知道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人。把学知识放在第一位,恨不得小学就学完大学的课程,恨不得上学前就背会所有唐诗宋词元曲,恨不得三岁英语、钢琴都达到八级。虽然知识很重要,但现在是信息时代,比如今后想用哪首诗,只要知道题目或是其中一句,网上搜索就出来了。怎么就不知道教育孩子做人的重要呢?大家都想着,孩子有知识有能力,长大了赚大钱,当大官,却没有想到有钱或没钱都有可能带来祸害。曾经有一个比喻,钱和权就像是水,而人的道德就是装水的杯子。没有这个道德的杯子,钱就会得而复失,权就会泛滥害人。想一想今天有多少家财万贯、权倾一时的人走上断头台,都是因为他们缺少道德。没有足够“厚”的道德,如何能够承载万物呢!
3.担当责任,做好榜样
很多家长傻得可爱,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把孩子交给老师,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就放心管吧,如果孩子不听话,打他骂他都行,我不会多心”,这是推脱教育责任的行为。虽然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他(她)们肩负不起教育赋予的全部责任,尽管学校教育的理念是“五育并重,德育为先”,但实际上是以分数为重。显然,这两种教育都不是完美的。大家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理念,“家庭以德育教育为主,学校以知识能力教育为主”。也就是说,家庭育人,学校育才。家庭、学校再加上社会,三方面力量的融合,才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教育孩子,特别是德育教育,家长们不要绝对地指望别教师,指望学校,一定要靠我们自己。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不是学校的,更不是老师的。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时时把自己的父母挂在心上,会让孩子学敬孝;家长把爱心款投进捐款箱,会让孩子滋长爱心;家长挤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孩子才会热爱学习和生活;当家长满面春风时,会让孩子的心态充满阳光;如果家长对工作锲而不舍,孩子才会在未来的征途上百折不挠。相反,当你不经意间闯过红灯,不经意间把垃圾丢在路边,不经意间抢到了公共汽车的座位,不经意间溜出一句国骂,不经意间把愁眉苦脸带回家。不文明的种子甚至是邪恶的种子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出邪恶的大树。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而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曾经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这两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说明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父母,千万别损坏第一任教师的形象,因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自己的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