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从附中到清华,聊聊在四大名校走竞赛之路的感受

从附中到清华,聊聊在四大名校走竞赛之路的感受

2007年,我进入了湖南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转眼间已经过了10年,但是当时学数学竞赛的点点滴滴依旧历历在目。

 

一、我眼中的理科实验班-高手云集、充实

 

1. 10年前的理实班

 

2007年,理科实验班招生主要还是对外(长沙市外)招生,四大名校基本都是招收两个理科实验班(100~120人),当时我们07届理实班100余人中,初中在长沙就读的人不到20人,市外学生很多,省内各个县城的中考ZY,竞赛高手都被揽入实验班,当时班上娄底新化的同学很多(两个班近20个),班上经常会有完全像日语一样的娄底方言飘过,至今我只会一句。

 

当时的理实班绝大部分是寄宿生,晚自习班上基本是满的,大家从高一开始就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周末一起打球,各种娱乐,大家很快就会成为很好的“基友",死党,班级凝聚力很强。

 

2. 今天的理实班

 

现在的理实验班,数量在增多,四大名校基本在6到10个,高一理实班人数会300—400人,并且初中为长沙市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占到50%~70%. 原因:1、四大名校初中部越来越壮大,很多外地学生初中就在长沙读书。2、长沙的小学、初中竞赛培训竞争激烈,培训体系越来越成熟,差距从小开始累积。

 

举个例子吧,我一个朋友的妹妹在家乡小学是县城成绩(包括竞赛)数一数二的学生,来长沙考不进某个名校的初中。

 

虽然理实班数量,人数在增多,除了竞赛班以外,在高二会根据成绩又重新组出一个高考一班,会明显比其它理实班强很多。

 

二、高一的竞赛-压力与抉择并进

 

在高一,大家会经历选竞赛科目,老师约谈抢高手,犹豫要不要继续学竞赛….

 

刚进高一,两个理实班每个人都会选择且只能选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竞赛科目(数理化生信息),当时选竞赛,非常看重竞赛老师的魅力,因为竞赛老师就是我们平时上课的老师,当时物理老师以风趣幽默以及高超的解题能力吸引力两个班近一半的人(50多人)去学物理竞赛。我了解到理化生都要做实验,从小被老妈说动手能力差的我并没有被物理老师骗过去,理智的选择了数学竞赛。另外我们高一数学出了个高手,高一就拿了高联一等奖,也吓退了很多原本想学数学竞赛的同学。

 

一些入学考试单科第一第二的同学都会被竞赛老师约谈,老师在抢人,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娄底新化一位同学被数学,物理教练抢,他最后觉得数学相对来说更需要天赋,他选择了物理,最后进入物理国家队,拿了金牌。有意思的是,我初中理科中化学最差,入学考试化学满分,被约谈了,我知道自己只是考试运气好(选择题蒙的全对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高一上学期期中开始,会陆续有人退出竞赛组,到了高一下,每个组大概在8~15人左右,高二两个理实班重新分班,继续学习竞赛的同学在一班,冲击高考的在二班。很多竞赛成绩靠后同学都会犹豫:我要不要退组,我什么时候再退组。我在高一数学组成绩排前5,所以高一还是很有信心的。我建议排名前15的同学可以考虑坚持到高二联赛前,排名长期20名开外建议早点放弃,因为竞赛虽然锻炼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但是大部分竞赛的内容和高考内容不同。

 

现在的竞赛可以说是更快,更强,数学是很明显的。很多高手从初中就开始学习高中竞赛内容。四大校初三暑假就开始组织竞赛培训,2017年雅礼,长郡的数学竞赛组初三的暑假就只休息了1~2周。这样高强度的培训是我们07届理实班高一暑假才会有的,初三暑假我们是没有培训的。

 

跟我们当时一样,很多同学会在若干科目中犹豫该选哪个,如果你高一就想坚定的学竞赛,我建议就以兴趣为主,不用在乎这个科目是否已经有某个高手遥遥领先,他们领先是件好事,领头羊可以带大家一起往前冲。如果学竞赛的意志不坚定,建议选数学,物理。

 

三、高二的竞赛--懵懂后背水一战

 

经历过高二的联赛,我们07届竞赛班只有36个人了,联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都退组了,当时我考了数学组倒数第一,也被教练约谈家长劝退组了,在初中,高一竞赛都很不错的我在高二被劝退组,高考班的同学都知道我是数学组吊车尾的,曾经比我差的同学比我考得好多了,当时落差感极大,几天都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我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发现原来超过我的人高一动不动就学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1点。而我呢,高一寄宿生活,每天按时10点半睡觉。每天别人比我都学2个小时,日积月累,量变产生质变。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怎么被超过,就怎么超回去。所以我每天学到凌晨2点,最晚学到过凌晨3点半,平时吃饭都是跑出去,第一个跑回来午自习,晚自习的,我一定要多花时间学竞赛,争取所有时间学竞赛。4个月,我不敢玩,不敢松懈,同学约我打球,不去。周末班级组织看电影,我不看,因为我怕,我只有高三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不出成绩又要回去面对高考,而其他科目早就丢了,竞赛就白学了,还要补其他学科,一想到会这样,我就不敢玩了。

 

4个月过了,考试考了6次,我冲上去了,到了第二的位置,老师给了我们当时的CMO试卷,6个题我做了5个题,我非常惊讶。包括后来暑假近100次联赛模拟,我都是稳居数学组第二,不过我不像初中败不馁但胜骄,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联赛还没有来,这些成绩都是没用的,我没有骄傲放松的资本。拼命学了一年的我,最后的高三联赛还是附中第二,湖南第三,如愿保送了清华。

 

回过头来,起初我是生于忧患,因为害怕高三不出成绩,就拼命学。但其实后面是因为前面4个月已经养成了习惯,我不觉得每天学那么晚很累。就如同长跑一样,起初1000m左右会觉得很累,但是跑到2000m你反而不会觉得那么累了。

 

最后我想说,天赋决定你竞赛之路的上限,而勤奋拼命决定了你的下限,能进理实班的同学天赋不会相差太远,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努力了。


分享到: